首页 >> 养老专题

养老专题

中国银发经济的巨大机遇和挑战

发表时间:2024/11/19 0:46:20      点击数:176

 中国银发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,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。具体如下:

 
机遇
 
- 政策支持力度大:2024年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促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,提出4个方面26条具体措施,为银发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支持。此外,长期护理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,养老目标基金规模持续增长,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- 市场规模庞大: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,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,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。预计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.1万亿元,占GDP比重为9.6%,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-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:老年人消费结构正从“生存型”向“品质型”跃迁,除了食品保健、日用品等传统需求外,智慧养老设备、康养旅居、老年教育等新兴需求增长迅速,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-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:AI、物联网等技术不断进步,为银发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。智能硬件如跌倒监测手环、AI陪护机器人等渗透率逐渐提升,数字平台如远程医疗系统、健康管理AI平台等可提升养老服务效率,推动产业创新发展。
- 产业链协同与跨界融合潜力大:“医疗+旅游”“金融+养老”等跨界融合模式不断涌现,催生了康养小镇、养老保险产品创新等新业态。同时,区域协同发展也在推进,一线城市聚焦高端医疗地产,三四线城市发展生态文旅,有利于整合资源,促进产业整体发展。
 
挑战
 
- 政策体系有待完善:适老化标准尚不完善,仅部分领域有规范,且区域补贴差异较大,影响了产业的标准化和均衡发展。同时,政策在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,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
- 市场供给存在缺陷:一方面,适老产品同质化严重,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,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;另一方面,智能设备操作复杂,老年人使用门槛高,导致退货率高,影响了产品推广。
-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:养老护理员等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尖锐,供需比达1:258,且专业培训体系不完善,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,制约了产业发展。
- 老年人支付能力有限:老年群体支付能力分化明显,40%老年人认为“养老钱不足”,中低收入老年人群体占比较大,限制了他们对中高端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消费,导致高端养老社区供不应求,而普通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超60%。
- 区域发展不平衡:从七普数据看,中国大陆除西藏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外,不同省份老龄化程度差异显著,老龄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11.75个百分点,这使得银发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和需求规模不同,增加了产业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的难度。